斷言是什么意思
發音:
意思解釋
手機版
- duànyán
①十分肯定地說:可以~,這種辦法行不通。
②斷定的話;結論:作出這樣的~未免過早。
- 斷 (斷)duàn ㄉㄨㄢˋ1)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:~裂。~層。~面。截...
- 言 yán ㄧㄢˊ1)講,說:~說。~喻。~道。~歡。~情。~必有中(zh...
- 斷計 驗證核計。 ? 《周禮?春官?視祲》“終歲則弊其事” 唐 賈公彥 疏: “其吉兇或中或否, 故至歲終斷計其吉兇也。”
- 斷角 稀疏而不連續的角聲。 ? 宋 陸游 《夜坐》詩: “驚鴻避弋鳴煙渚, 斷角凌風上雪云。” ? 宋 曹文晦 《梅魂》詩: “小橋流水乘春早, 斷角殘鐘半夜寒。”
- 斷訖 謂審理處刑結束。 ? 明 沈璟 《義俠記?薄罰》: “謝青天把 王婆 斷訖, 且到戲房中別作道理。”
- 斷見 佛教謂人之見有兩種: 一為常見, 二為斷見。 不知己身及諸外物常住, 而反以身死為斷滅之見稱斷見。 參閱《涅盤經》二七、《大智度論》七。 參見“ 斷常 ”。
- 斷講 決定講和。 ? 《韓非子?內儲說上》: “為我悔也, 寧亡三城而悔, 無危乃悔。 寡人斷講矣。” ? 梁啟雄 解: “斷講, 謂決斷要講和。”
- 斷覆 對刑事案件的斷罪及復核。 語本《宋史?刑法志一》: “ 建隆 三年, 令諸州奏大辟案, 須刑部詳覆。 尋如舊制, 大理寺詳斷, 而后覆于刑部。” ?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: “ 宋太祖 時, 刑部覆核各地大辟罪案……各地上奏案件, 先由審刑院交付大理寺, 刑部斷覆, 再交審刑院詳議裁決。”
- 斷訟 審理案件。 ? 《韓非子?內儲說上》: “ 李悝 斷訟以射, 宋 崇門 以毀死。” ?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?議對》: “郊祀必洞于禮, 戎事必練于兵, 田谷先曉于農, 斷訟務精于律。”
- 斷褏 斷褏(斷褏)拼音:duàn yòu 注音:ㄉㄨㄢˋ ㄧㄡˋ 詞語解釋見“ 斷袖 ”。
- 斷識 決斷而有識見。 ? 《三國志?魏志?明帝紀論》: “沉毅斷識, 任心而行, 蓋有君人之至概焉。”
- 斷裳 截斷裳衣。 取其便于行事。 典出《漢書?蓋寬饒傳》: “ 寬饒 初拜為司馬, 未出殿門, 斷其襌衣, 令短離地, 冠大冠, 帶長劍, 躬案行士卒廬室, 視其飲食居處, 有疾病者身自撫循問之, 加致醫藥, 遇之甚有恩。” ? 南朝 齊 王融 《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》: “褰帷斷裳, 危冠空履之吏;彯搖武猛, 扛鼎揭旗之士。 勤恤民隱, 糾逖王慝。”